轉載自時報資訊
時報 更新日期:2008/04/19 10:26 【黃天如台北報導】

 肝臟「沒有神經」,早期的肝臟病變,人體「不會感覺疼痛」,
肝臟被稱作「沒有聲音的器官」,正因早期肝癌多毫無症狀,等到發現多已末期,
患者往往連手術的機會都沒有。更甚者,國內目前並沒有任何核准治療肝癌藥物,
因此,醫界對於任何可能對肝癌末期治療有效的藥物,也都抱以厚望。

 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宗傑說表示,一旦肝癌末期腫瘤過大,
即使開刀患者亦無法保命,臨床試驗證明血管栓塞及酒精療法的治療效果也不理想;
就算是化療,患者的平均存活期也只有三到四個月。

 邱宗傑說,肝癌腫瘤生長需仰賴血管,而「紓癌特」與「蕾莎瓦」作用機轉類似,
都能抑制血管增生,斷絕腫瘤生長的氧氣與養分,同時阻斷訊息傳遞,
因此能夠抑制腫瘤細胞繁殖,理論上用於治療肝癌也應有效,目前國內只欠缺人體臨床試驗證實。

 由於這兩款口服標靶藥物價格昂貴,每個月的藥費都超過十四萬元以上,
因此,國內能進行患者全額免負擔的人體臨床試驗,即使名額只有區區一百人,
對患者及家屬來說,不啻仍是難得的機會,更是一線生機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富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